111學年度 種籽小學 招生說明
第一部:種籽的招生流程
若想要申請入學,需要經過怎麼樣的必要流程?什麼時候會確認招生名額?要在什麼時間點報名?
希望大家能理解,「試讀」是種籽入學的必要環節。因為我們相信「親師共同合作」的理念,所以為了減少「因誤會而結合,因了解而分開」的狀況,因此我們會進行學生試讀,讓孩子能親身體驗,了解種籽的學習模式和生活型態,也藉由面談盡可能深入了解每個家庭。
經過學生試讀和家長面談,我們能對彼此有更真實的認識。接著,我們的未來或許有交會與合作的可能!
關於報名試讀的細節,請點選111學年招生流程細讀喔!
第二部:進入種籽,體會這塊土地的人、事、物
-
支撐種籽的信念,以及我們的團隊
種籽是一所實驗小學,我們有三個相信:
我們相信孩子是學習的主體,對自己的學習享有權利和責任。
我們相信健康的情感是一切學習的基石,知識教育必須與情意教育相輔相成。
我們相信透過了解和對話去互助孩子的心,然後把學習可能性的天花板打開,就可以讓學習的過程如同生命能量般的運作下去。
同時,我們也有三個實踐的向度:對己真實、對人友愛、對世界常保好奇和關切。
更多的理念,想與你分享。
或者,透過這個TMS(臺北影視音教育機構)為種籽拍攝的教育紀錄短片《種籽,學習的村落》,希望可以讓你有一種「初遇種籽」的臨場感。
另外,你應該也想知道,在種籽每日與孩子們相處的老師們是誰呢?
此刻的種籽,依照民國101年「新北市政府」頒布的「新北市立國民中小學委託民間辦理辦法」,為承租模式的公辦民營的小學。在中央實驗教育三法公布之後,種籽需要於民國111年之際,尋找新的法律定位。
目前辦理種籽的基金會、教師團、家長和新北市政府,正在努力為種籽的適法性開創新的空間,考量著:要採用何種辦學形式或學校定位,才可以讓現有的種籽理念與實踐,有傳承和延續的可能,同時,也與滋養我們27年的信賢土地共存、共好?
目前種籽團隊的工作方向,是期望在民國111年7月之後,順利轉型成「非營利組織辦學的私立實驗學校」。
-
種籽的「學習生活」:上課、選課、空堂、作業
在種籽,我們有著對課程的信念,還有具體實踐的方式,例如:有著以數學和國文必修、其餘為選修的「選課制度」;用多元評量、彈性課程和情境課程的設計,包括運動會、種籽日、文化日、期末晚會,以及讓許多孩子期待的五天四夜校外教學大旅行
在選課制度自由與自主的基底下,選擇也是一個必要的學習。而選課的同時,也會有「空堂」的產生,這都是種籽學習生活的一環。 如果想看看整體課程的樣貌,包括本學期的總課表,以及每堂課的介紹,可以點此看得更清楚。
-
種籽的「生活學習」:導師班、法庭、生活討論會
在種籽,孩子有個像家一樣的基底——導師班。種籽的導師班是混齡的,導師班是一個歸屬、輔導、學習互動的單位,而不是學科學習的單位。導師班的功能和課堂進行的事情,就在這兒…..
「法庭」和「生活討論會」也是種籽生活的重要日常,小孩藉此學習群體生活,實踐著對己真實與對人友愛的權衡。 對於法庭為何誕生,還有對法庭制度可能的擔憂,你可能也會想知道種籽是怎麼想的。
最後,我們想用 上學期的學期回顧影片 ,還有更早以前的回憶來帶你進入種籽生活的氛圍裡。
第三部:關於即將踏進種籽的我們
-
種籽的重要行政資訊
與生活相關的學費、午餐、交通、上課時間…..請點此知道細節資訊。
-
親師溝通與合作
最後,如果來到在種籽,家長們扮演怎麼樣的角色?平時又如何與老師們合作呢? 歡迎細細讀這篇可愛的文字。
-
未來國中的銜接
「種籽孩子畢業後都去了哪裡?」
「小孩在國中會不會有適應問題?」 每年招生,這兩個問題都很受關注。
種籽孩子畢業後的路徑十分多元,有人選擇體制外的實驗中學,有人就近讀體制內的國中,有人選擇自學,或共組自學團。隨著現在許多實驗教育的蓬勃發展,小孩的選擇也更多了。
談到適應力,其實種籽高年級孩子的課業要求很高,除了學科之外,更有畢業製作的呈現壓力。在這樣的洗禮之下,種籽小孩對於「課業壓力」是熟悉的。在高年級的學習日常中,老師也時常與孩子溝通畢業後會遇到的轉換與可能,為小孩做好心理準備和學習上的預備。
若孩子進入一般中學,種籽的孩子一般在前半學期,因為體制轉換,會要適應大環境中「團體管理」的氛圍,或是與種籽不同的學習方式,而需要一段時間調整。但孩子能也隨著時間逐漸了解的大環境的現況,也找到自己的因應之道。
若孩子選擇自學、體制外中學,面對的是如何自處、如何規劃自我學習的挑戰。或者,也同樣要面對與與種籽不同的環境差異,有時要面對的挑戰,並不小於進入一般中學。
-
如果還有疑問,歡迎在招生說明會當天提出,或是先將問題私訊於種籽粉絲頁詢問喔!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eedling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