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教育使命──種籽的小宇宙】
婉如2016.11.24
校園這週轉入微涼的溫度,廣場上、教室裡,老師努力讓種籽孩子和遙遠的古埃及接上共鳴的連結。我們和孩子一起試著穿越並創造時空,期待著可能發生的故事與流轉。
同時,墾丁校外教學回來後,也代表著我們又共同走過半個學期,教師團內部也開始重新佈局和對話,接下來,我們會共同走出的下一步會是甚麼呢?
這是我們現在在種籽運行的小宇宙。裡頭有古埃及,裡頭有生活的流轉,裡頭有學習的累積,裡頭有對下學期的承諾與擔當。
但同時,種籽這個小宇宙,也正在一股較大的潮流中翻騰著。這二年,台灣掀起一陣實驗教育的風潮。也因而有更多的教育團體來種籽參訪,或者邀約對談和分享。
比方說昨天,我剛完成到政大和教育部辦理的實驗教育師資培力課程,和許多體制內的教育者,做實驗教育的經驗分享;而明天我和國生帶著宇彤、姿尹,將飛到香港參與教育的經驗論壇,將種籽經驗和芬蘭、香港做對話與共鳴,並參與香港不一樣教育節的活動。
這些分享對話,雖然增加了教師團許多額外的負擔,但我們也欣喜著種籽身為理念學校的初衷,能用一種生命拓展的方式,影響著種籽以外的教育可能。這是種籽當初辦學的使命之一。我們相信:這樣的人和人之間的探索與辯證,是學習中最真切的事。
當然,在台灣實驗教育開展的脈絡中,台灣發展出各式各樣的理念學校。種籽除了和一些學校保持著共同開創的夥伴關係外,今年教師團也再次啟動到各校參訪的計畫。
10月瀚嶠到台中的澴宇小學,參訪看課。澴宇是一所蒙特梭利的學校,瀚嶠有一次代表種籽去分享經驗時,認識了澴宇的教師,之後瀚嶠就自主安排了這次的相遇。
11月墾丁校外教學回來後,瑋寧、凌永和阿瑞,到桃園的諾瓦小學拜訪。這短短半天裡,他們各自看見了一些和種籽的異同。同時,意外的是,這整個行程,讓這三位教師在參訪過程中,笑聲不斷,引起我們其他夥伴的好奇。
明天,婉如和國生,會到香港參與”不一樣教育節”的活動。
12月宜珮、以潔;昭華、潔欣會分兩回合到宜蘭清水小校參訪。
之後,當孩子開始寒假放寒假時,教師團會拾得種籽校園裡沒有小孩的寧靜,展開互相的看見與對話。希望可以增添自己辦學的視野。
會跟大家聊起這些,是想憶起,種籽在二十多年前創辦時的初衷。種籽的存在意義,最重要的是為了,在種籽生活學習的每個孩子而存在;同時,種籽也是台灣教育改變的孕育場域。我們一同站在改變台灣教育的山谷中,寫著我們想創造的可能歷史。
然後,謝謝你們,和我們一起存在在這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