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你看著我們忽然長大】
婉如2016.10.4
你看著我們忽然長大,我們看著你慢慢變老。
這是《做自己‧全人》的作者,在跟教改前輩黃武雄老師往返書信中的一句話。這句話是我在讀若凡這本書中的序時讀到的。當時,覺得這句話有著深深的溫柔和力量。
說到黃武雄老師,是我和種籽之間的重要連結。當初我剛從大學畢業前,只確認二個工作要素:一是跟人能直接的相處對應,二是能接近大自然。那時,我還沒見過黃老師,可是經由我姊姊的談話引線,黃武雄介紹我來種籽瞧瞧。黃老師是種籽創辦時的計畫主持人,他說種籽當時需要老師,歡迎我來認識種籽。於是開啟了我和種籽20年的緣份。我想那時的黃老師,一定就已經是這樣地對年輕人如此傾聽、如此智慧地指出方向。
最近會想到黃老師,是因為在他的FB裡的一篇貼文。
昨晨收到一封叫我驚喜的信。
「黃老師好,我是唐鳳,跟父親在巴黎的旅途中。
今天上午想起在最早的某期《人本教育札記》裡,曾經看過一首詩〈時間的長廊〉,當時還譜了曲。
想請問黃老師的是,原作者是您嗎?
二十幾年後忽然背誦出來,可能與原作已有出入?
另外也附上今天試做的英譯。
祝好 鳳」
我寫這首「詩」(姑且也稱它為詩)是1990年代初的事,為了一個教改的活動,大概是「再見體罰」吧? 即使為了抗議而寫的小詩,我也努力不把它寫得有「目的性」,所以從詩文已看不出那次抗議活動的主題。
唐鳳那時還小,過目不忘,二十多年了,居然從記憶中喚回這首詩的字句,幾乎一字不差。
我自己都忘了曾寫過這首詩,一看到唐鳯傳來的字句,才忽然恢復記憶。
而且,而且唐鳯的英譯真好。他說:「好高興找到作者」。我才想說,好高興有這麼好的譯者,而且二十多年後還記誦在心。
昨天我用email問唐鳯,她的譯詩可否公開?她說:「當然同意,我一貫放棄譯作的著作權。」我忽然想起唐鳳是自由軟體運動的核心人物。
還有,唐鳳在完全自學中長大。
讀著這篇貼文,讀到了人和人之間,沒有年齡也沒有時間、距離的深深聯繫,於是就想起今年年初的黃老師,受亞太民主年會的召集人小州之邀,在信義誠品的對談空間,用他微和堅定的氣語,向年輕人說話的樣子。當時座談的主持人也就是我文字一開頭提到的若凡,同時,也因而想起了這句話。
於是我在想,當種籽的老師再老個二十年,我們和孩子的關係,會不會,或者能不能成為這樣呢?
你看著我們忽然長大,我們看著你慢慢變老。
「大概是這樣吧,世事與歲月」黃老師在若凡序中的結尾這麼寫著。
我想,如果我們在孩子的童年,能帶著他們懂得一點世事與歲月,應該在離開前會有一抹微笑了吧。
這次,就讓我用黃老師的氣宇,敬!種籽的夥伴們。
並附上黃老師和唐鳳,時空相異的交錯與共鳴。
時間的長廊 /黃武雄我走在時間的長廊 踩爛每一塊地磚 我問廊柱邊的每一個人: 「我在做什麼?」 有的人瞪大眼睛 「那麼我是什麼?」 我活該是廊下的燈蛾 我不看蝴蝶 我不要問:
我不要知道什麼是 每天背公式、背題目 我原地踏步,在每一塊 我走在時間的長廊 送走蒼白的歲月 |
Corridor of Time /唐鳳英譯I stumbled through the corridor of time with steps that broke every piece of tile I asked each person beside the corridor columns: “What am I doing?” Some people stared “So what am I?” The pity is that I was a moth in the corridor I didn’t look at butterflies I didn’t ask:
I didn’t seek to know what is Every day I memorized formulas and titles I retraced the same spot, over every piece of I walked through the corridor of time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