種籽的法庭
1. 什麼是「教育法庭」?
教育法庭的機制,目的在於讓孩子學習澄清雙方情緒與行為,透過合理管道處理問題、爭取自我權益,展現自我力量,重塑自我概念。
法庭由法官團負責,受理各種違規與侵犯他人權利的案件。法官團是由期初生活討論會中,經過個別過半數信任投票選出的,負責維持正義。處理案件時,被告的導師會陪同,作為心理支持與協助指導。
處理案件一般會先請雙方將事情的始末弄清楚;確定事實認知一致後,再問事情背後的理由與感覺;等到理由解釋完、感覺表達完,法官才作判決。常見的判決有:當庭道歉、相互道歉、損害賠償、幫對方掃地、最後上交通車一天、回家一天等。
創校初期,種籽收了許多情緒困擾的孩子,在解構了打罵之後,孩子開始試探校園中的界線,因此衝突層出不窮。在這樣的脈絡下,教師團設計出法庭和談話會,負責處理孩子間的糾紛。藉由雙方老師的協助翻譯溝通,我們希望讓對方了解事情背後的心理動機、情緒以及行為原因。
種籽的教育法庭讓孩子理解人我界線,並維持了校園的秩序與安全。大人和孩子對規則多能尊重,一方面是因為規則是在生活會議中訂下的,自己有參與的權利;二方面是因為法庭的力量。法庭是教育庭,不以傷害學生身心的方式做為罰則,而在讓學生瞭解規則背後的道理,所以在師生心裡,具有真實的權威。
2. 法庭制度,會不會嚇著小小孩?
這應該是有些人心中的擔憂。所以我們也想要澄清:種籽的法庭是「教育庭」,一開始個性較為退縮的孩子,多少都會怕怕的,導師明白這是孩子的心理成長歷程,因此都會陪伴出席,幫孩子說出心理的話。
幾次之後,孩子慢慢就不怕。當他在法庭的全體公義支持下漸漸能說出自己的聲音時,心靈能量就強大多了。
當然,有時上了法庭,才發現根本就是孩子之間人際處理模式不同產生的誤會,當場法官會協助雙方澄清事件經過、對應模式、心理感受。與其說這是一個「下判決」的地方,更準確的說,這是一個讓誤會和糾紛能被好好的、公開處理的場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