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種籽,小孩都有屬於自己的導師班。
每一天,也都有導師課的時間。
導師是什麼?導師如何和孩子工作?
導師班,是小孩依照志願選填、老師共同討論後產生的。
導師班,是混齡的。
導師班,是小孩在種籽的家和基地。
導師制度,是陪伴孩子走過自主學習路程的重要設計。在種籽,導師與學生生活互動相當密切。和選課一樣,我們也讓孩子有自選導師的權利。
導師在學校中對學生之個性與人格特質最為了解的人,會負責是協助學生了解自我、進行學科選課計畫、協調學科老師與學生學習進度、跟家長溝通孩子在校在家之學習與人格成長情形。
除一年級新生入學第一學期,老師們是根據試讀時對孩子的了解以及同儕關係建立,為孩子決定導師班之外,孩子們會依志願圈選導師,教師團在作導師班分配時,會依學生志願、班級同儕互動等因素進行分班。一般而言,大部分的孩子會先遊走各班了解各導師風格,最後會選擇留在和自己個性相契合的老師班上。
在種籽,每個導師都有自己的一間專屬小教室作為導師班。
導師室則是學生在種籽的家,每學期初教師會依選班學生之性向進行空間佈置與調整。在這
個私密而親近的師生共有空間中,師生經常可以對談、玩牌、下棋、作活動等,也會看到孩子們自己規劃利用空堂完成作業,或三五好友進行自發性的空堂活動。
一、導師的角色,以及與導生的工作向度
導師,像是座橋梁。有需要時,就會搭起孩子彼此間、學科老師和孩子間、孩子和家長間的翻譯平台。
導師,像是朋友,一起創造也分享著美好的、難過的、特別或是日常的生活記憶和情感。
導師,還可以像面鏡子,清明的映照著你的樣貌,也陪伴孩子打開視野、鍊著自己。
藉由校園活動和師生間對話,導師將會陪伴孩子螺旋性地逐漸理解並建構心、手、腦、腳的個人發展──
心,關於自我的內在信念:
認識自己:了解自己的個性、特質、自我認同;自我感受想法的表達與傾聽;空堂的狀況;法庭的參與
手,生活中的態度與意志:
學習在團體中生活:參與種籽的活動與生活中的規則討論,校園掃區的分工,工作櫃和座位和自己物品的管理
腦,面對學習所需的裝備:
學習的狀態:期初的選課對話、課程的學習整體狀況、繳交作業的穩定、生活與學習的作息
腳,人我關係理解與開創:
創造與連結:了解不同特質的友伴,以及自己和不同友伴間的關係和方法;創造生活的可能;服務分享
二、親師對話和溝通
在種籽的親師合作中,導師是重要的橋樑與支點。
導師、學科老師、全體教師團,以及種籽家庭,一起撐起一個照看孩子的網絡,也更像一個村落。
種籽的親師懇談,通常在每個學期會這樣流轉著:
每學期三次 親師懇談
|
期初
|
我們會先談談這學期導師班裡孩子的新組成,以及導師在這一學期,預想導生什麼樣的階段任務,並和家長共同找到方法一起陪伴、引領與創造機會。 |
期中 | 上學期期中親師—-由必修課老師做低中高分組對談;
下學期期中親師—-以心手腦腳的發展為軸心,做低中高階段的認識與對話。 這個時候如果想趁機會跟導師再對話,記得在期中親師懇談前,主動寫電子郵件和老師互約時間。 |
|
期末 | 導師和家長,一對一約時間對談。整體談談這學期,導師如何觀察孩子的校園生活、轉變以及下階段的可能。 | |
不定期親師懇談 |
|
- 良好的雙向溝通,需要穩定的時間和心緒。
請了解老師們不同風格的溝通管道,
在約著談孩子前,用email或是電話事先和老師們約時間
三、導師班時間的可能活動:
每天,都有20分鐘的導師課,導師可能會與孩子一起規劃…..
- 討論:一起討論學校、生活或學習上的事情,給彼此一點好意見。
- 創作:集合大家,一起讓教室具備專屬舒適獨特風格,也動手做食物和東西、,練習彼此合作和照顧。
- 分享:分享是你能將自己喜愛和擅長的東西帶給大家的時刻,可能是自己的故事、現在熱愛的書、私房料理、拿手絕活、各種好玩遊戲,這也是要練習尊重和嘗試的時刻。
- 認識這個世界:了解不同的季節、節日,還有世界上重要的環境與文化故事。
- 班級感:和別班友誼賽、一起進行各種能進行帶來驚喜、記憶的團體任務。
- 整理:整理自己的心情,也維護班上的清潔舒適,並整理個人用品。
當然,導師與孩子的工作,對孩子的陪伴,是貫穿在種籽的日常生活中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