種籽的實踐之二
以對話為基礎的民主校園--對人友愛
因為相信孩子親身經歷過的學習才是真正的學習,
因為相信民主與公民教育的價值,
種籽試著創造平等與尊重的校園氣氛,
透過小班小校的混齡生活、教育法庭、生活討論會 、
以及生活裡對話和討論的練習,
讓公民教育成為每一天的進行式。
1.混齡的學習環境
種籽堅持小班小校的精神,讓孩子在專職教師師生比控制在1:12的原則下進
行學校的各項運作,大大小小的孩子們在校園共同學習與生活。
每學期的導師班皆為不同的混齡組合,不同年齡的孩子於是一起工作、討論與生活;各類型的全校性活動如五天四夜的校外教學大旅行,讓小小孩學習與大小孩相處,大小孩學習照顧與理解小小孩;各類型的課程,則視課程設計的特色與需要,有各種不同年紀一起上課的彈性組合。
整個種籽校園就像一個學習的村落,大大小小的個體,都是學習的主體。從彼此身上閱讀不同的特質,練習和不同的人合作和相處,在群體中經歷成長的挑戰,揣摩自處的各種方式和意義。
2.生活討論會
種籽努力經營為一個民主校園,除了人身安全原則之外,學校所有規則都在生活討論會經過全校討論議決,這與德國自由另類學校聯盟BFAS集合各國三十餘年實務與思考經驗,討論彙整出的八項「自由另類學校共同的教育政策信念」,在價值和方向上相合—-另類學校始終不斷嘗試提供機會給孩童、教師和家長,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實踐自我管理與民主。
生活討論會的議題包羅萬象,例如:「走廊騎腳踏車,會造成行人不便,怎麼辦?」、「基地佔太大位子,怎麼辦…?」、「交通車太亂了,怎麼辦?」、「生活討論會,太吵了,怎麼辦?」、「學校可不可以打赤腳?」……等等。
由於規則是由孩子們共同討論決定出來的,在獲得了解和尊重性的討論之後,孩子的遵守程度提高許多。這是學習「自主學習」歷程中的重要一環;透過真正的同理和尊重,進而能理性接受多元角度,遵守議決結果,對自我負責。
3.教育法庭
教育法庭的機制,目的在於讓孩子學習澄清雙方情緒與行為,透過合理管道處理問題、爭取自我權益,展現自我力量,重塑自我概念。
法庭由法官團負責,受理各種違規與侵犯他人權利的案件。法官團是由期初生活討論會中,經過個別過半數信任投票選出的,負責維持正義。處理案件時,被告的導師會陪同,作為心理支持與協助指導。處理案件一般會先請雙方將事情的始末弄清楚;確定事實認知一致後,再問事情背後的理由與感覺;等到理由解釋完、感覺表達完,法官才作判決。常見的判決有:當庭道歉、相互道歉、損害賠償、幫對方掃地、最後上交通車一天、回家一天等。
創校初期,種籽收了許多情緒困擾的孩子,在解構了打罵之後,孩子開始試探校園中的界線,因此衝突層出不窮。在這樣的脈絡下,教師團設計出法庭和談話會,負責處理孩子間的糾紛。藉由雙方老師的協助翻譯溝通,我們希望讓對方了解事情背後的心理動機、情緒以及行為原因。
種籽的教育法庭讓孩子理解人我界線,並維持了校園的秩序與安全。大人和孩子對規則多能尊重,一方面是因為規則是在生活會議中訂下的,自己有參與的權利;二方面是因為法庭的力量。法庭是教育庭,不以傷害學生身心的方式做為罰則,而在讓學生瞭解規則背後的道理,所以在師生心裡,具有真實的權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