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習空堂,空堂學習
Q: 什麼是空堂?
因為每位學生上課的課表,由學生自己決定(除了國語、數學、導師課、生活討論會和六年級的畢製是必修之外)。導師和家庭也會根據孩子的學習需要提供建議,因此,不同的學生在不同時段偶爾會出現空堂。
學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,延長上一堂的學習或接受補助教學,或是善用校區各種資源進行自由探索,如:廢物利用、自組團體建立基地;自行車技能探險活動; 戲劇裝扮活動;電腦技能;魔法牌俱樂部;自組福利社等等。我們期待:孩子可以從中發現自己的興趣,進而培養自己的優勢能力,同時發展密切互動的人際關係,在空白課程中發展自我探索、獨立規劃,並在教師指導下逐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。
選課空堂時間,大多數孩子一開始會不知如何自處,此時教師會適度引導並陪伴孩子們共同活動或遊戲,逐漸培養學生處理人際關係、及管理運用空堂時間的自主能 力。隨著年級越高,孩子們也逐漸自遊戲學習中滿足,進而轉為對知識學習的興趣,也因此高年級的課程要求遠較低年級為重。
如果想知道更多關於「空堂」的思考,請往下看…..
這一回,我想好好來整理,空堂在種籽究竟是怎麼一回事?
婉如 書寫於2009.6.9
常常,我向外頭世界介紹種籽的時候,空堂一直是重點話題。漸漸地,空堂也似乎成為種籽的招牌特色。這也因此當我這次想好好思考空堂學習,而在google上用「空堂學習」當作關鍵字搜尋的時候,跑出來的就是和種籽相關的,要不就是其它學校在空堂時的管理辦法。所以,空堂是種籽裡的一門特殊學問,如果我們自己可以整理的更清楚,應該對其他不是種籽的人也是一件美事。
上述的文字,是我們時常對外書寫空堂的文字。感覺空堂好像是個審設思考下的產物。
但對在種籽生活時幾十年的我而言,其實,空堂比較像是一種…..生活間自然而然留下的、不是開學時就規劃好的留白。
通常我拿它和學生好好說話;把剛剛敎完的課整理一下;放鬆一下,看孩子們此刻在做什麼;和其他教師討論;和家長對談;和個別學習的學生、畢製生、導生做討論學習;想想種籽的問題與發展,像現在我就是運用空堂和午餐時間來把這些思緒整理成文字。空堂很好用,讓這樣的學校可以同時運轉很多的可能。就像日常生活中,我無法把我的時間都是用計畫表切開來,總是有空白的時間,做當時覺得應該或很想進行的事。
所以,空堂在種籽,是一個很自然的流轉。如同生命裡的非早早規劃的留白。
但如同生命中沒規劃設計好的時候,有時會覺得無聊、有時覺得自己生活沒什麼意義,有時容易因此跟家人衝突。空堂在種籽,我們一樣也擔心無聊、虛度、衝突等。而我們該怎麼對應這一些呢?
最近坊間出了許多教養書,這兩天讀的是蔡穎卿的《在愛裡相遇》。其中一篇〈留一片完整的時間〉提到台灣很多孩子的時間被分割得十分破碎。當然要解決這個問題,並不是給孩子一個時間,叫他自己任意安排就可以的。其實近來的教養書,都有一個共通點,是給所有大人的提醒。這個功課,叫“陪伴”。
於是,空堂是需要學習的,這過程,需要很多的陪伴。老師的,家長的。
當然,我指的不是陪他們度過空堂,而是陪伴他們看見自己的空堂狀況、看見空堂是可以怎樣在他的生活裡運轉。
然而,看見種籽的全面空堂,是件極難的事。因為學校一百多個師生,每人的空堂時間和內容都不同,怎麼看得全?可是,我們若能多收集一些,是不是可以描繪出更完整的種籽,而在其中的大人小孩有更清楚的參見。
所以,下學期,對種籽空堂有著很大興趣的我,想找大家來一起看見我們習以為常的空堂。目前的規劃是,我將藉由一門課,帶著願意且可以一起工作的孩子做起步,我們一起用不同角度來看見空堂,然後把這些看見用文子或者圖像呈現。如果,我們還可以經營一個部落格,就更好了。屆時,其他的大人小孩也可以進入這個平台,我將稱此部落為「空堂的眼睛」,而即將在下學期展開的課,將名為「看見空堂」。
其實,我是希望「看見空堂」不只是種籽偶發的一門課。我覺得它應該是在種籽的每個家庭、每個導師班,以及許多不經意但很重要的對話流轉間發生。而這些需要我們一起用心看見與討論的。
空堂在種籽究竟是怎麼一回事?
我想,先好好地看見後,我們再一起整理。歡迎你一起加入,成為我們的另一雙眼睛。